学习教程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密:第六章 电信与手机 不打不成交

日期:02-12 作者:佚名- 小 + 大

第六章 电信与手机 不打不成交
     
      电信与手机----不打也成交

      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在2003年年初公布了几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2002年的利润排行,其顺序为:电信719亿元、石油644亿元、电力228亿元、汽车204亿元、冶金200亿元、石化175亿元、烟草119亿元、轻工113亿元。在这个排行榜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电信行业实现利润首次超过石油行业,成为2002年最赚钱的行业。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增长34%;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增长34%;利税总额1000亿元,增长16%,其中利润70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增长54.38%。

      如果单看整个电信行业的销售利润率,电信不但算不上暴利,顶多能摊个微利。1.88万亿的销售额,700亿的税后利润,3.72%的销售利润率,连汽车行业的一半也不到,也就是中下水平。但微利行业有暴利,这就是电信服务。电信是一个大产业,它不但包括电话通讯,且还涵盖电子产品的生产,像人们日常所用的电视机、收音机、手机等等,都属于电子信息产业。上文所指的数据均是在大电信的概念下。而人们通常所说的电信,实际上指的是电信服务,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而被媒体和用户普遍视为暴利的即是电信服务。

      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情况(亿元)

      根据统计,到2003年年末,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4908.3 万户,达到26330.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2.8%,平均月新增409.0万户,远远高于2001、2002年的月新增296.2、282.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1.2部/百户。而移动电话的形势更加火爆,全年移动电话用户新增6268.8万户,达到26869.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0.0%,平均月新增522.4 万户,高于2001、2002年月新增数505.7、506.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1.6 部/百人。通信业务收入完成513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完成46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虽然“小”电信不及“大”电信来的耀眼,但是电信服务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中还是举足轻重的,它占了将近半壁江山。

      与其业务发展势头节节攀升相对应的是,2003年的电信行业仍处在全国十大热点消费问题排行榜中,且名列第五。在涉及电信服务投诉的26671个案件中,其问题涉及电信服务的诸多方面,尤其是消费者对通信运营商漠视消费者知情权反映强烈。一方面是业务的急剧膨胀,收费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频遭消费者投诉,电信服务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善,用户怨声载道,电信服务行业因此被媒体评为暴利行业。

    暴利来自何处

      电信消费的投诉主要包括三大类:基础电信服务;短信及互联网服务;手机产品消费。这三类电信消费在历年的投诉中都居于前茅。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在2003年里,这三类投诉又有上升趋势,互联网服务的投诉增长了117.5%,电信服务投诉增长了40.8%,居服务类投诉之首;手机的投诉增长了60.3%,居商品类投诉之首。

 1.乱收费

      电信服务中高收费一直是用户最为敏感的问题,但更令消费者不能接受的是,电信服务还乱收费,且都是强制性的。

      首先是遭到普遍非议的装机费。按电信部门的说法就是安电话、装机需要一笔费用,比如架设电路、话线进屋等等。一般城市该费用每部电话是一两千元,最高的是北京,曾达到5000元。而10年前的5000元与现在5000元的价值不一样,那时老百姓月工资能达千元都是高工资。花了这笔费用,电话就成了奢侈品,电话成了摆设。其实这笔费用根本就不该收。电路铺设都是电信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应该由电信部门自己出,再通过折旧的形式均摊到话费之中,何况当时政企未分,邮电部还是国家的政府部门,这些投资都是国家财政支出。由于是国家垄断,电信部门就把它转嫁给老百姓了,这一项,邮电部门就搜刮了中国百姓几千亿。根据电信部门统计的成本,国家信息产业部多年以来的投资,大约有50%都是老百姓出的钱——大量的装机费用。1993年到1997年邮电部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03亿元。由此可见,中国老百姓为中国电信的发展出了多少冤枉钱。 由于老百姓的强烈反对,电信部门取消了电话的装机费,但又生出了一个“材料费”,就是安装电话时要接电线,有耗材。但现在的楼房设计,电话线已经进屋,墙上都有插头。这个钱老百姓在买房子时已经支付了,安电话时只要将门口的接线盒子里的线头连接上就可以了,基本上一米线都不用。老百姓不明白自己出了材料钱,材料用在了什么地方。

      其二是月租费。也就是每个月的最低电话费,不管你电话打不打,只要你占了我的这个线的位置,将来我每个月都要维修,维修就会发生成本,因此我就要收维修成本,这就是电信部门所谓的月租费,而且手机月租费比座机要高出近一倍,且美其名曰,频道占用费,弄出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

      其三是话费。最贵的是国际长途。在美国,打至中国的长话每分钟折合人民币约2.8元,但从中国打至美国每分钟达15元,相差6倍,而中国电信的国际长途实际成本为0.6元。电信的IP电话国内长途每分钟收0.3元,但实际成本仅为每分钟0.08元,相差4倍。

      其四是手机话费。每分钟0.4元,不但打电话的要交钱,接电话的也跑不了。一进一出,0.8元。其实手机通话的成本并不高,每分钟0.1元都不到。

      2.恶意骗费

      手机短信服务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短信收费中形形色色的陷阱,也会让一些客户防不胜防。其根本原因是,电信部门与一些所谓增值服务实体相互利用,而电信的所有不合理收费都是强制性的,不交就给你停机。手机信息费,0.1元一条,它的成本低得可怜,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对于电信来说,设备网络都是现成的,能通话就能发短信。这就像乘坐交通工具,人需要买票,手里拎个包也要收钱。 不但发短信要钱,定制短信也是高收费,颇有强买强卖的味道。

      短信收费陷阱的最终目的都是让消费者多付钱,而这些短信陷阱都是谁设置的呢?恶意骗费最严重的是一些地方的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内容服务商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有分成协议,含糊不清的收费和强制性的包月费对双方都有好处,所以有的移动运营商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再就是改做短信业务的声讯台。一度红火的声讯台现在都改做短信业务了,他们也参与分成。中国联通一位内部人士说,“其实,只要你往他们的号码打个电话去咨询一下,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声讯的话费特别贵。” 另外就是一些出卖用户手机号的商家,以及个别电视台、电台的栏目。

      第一类是不知来历的服务费。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一些短信服务会悄悄地登录到你的手机。一客户到中国移动某营业厅取消了一种他印象中从来都没用过,而至今也不知道为何物的“魔幻新大陆”服务,每月6元,至今他已交了四个月。更可气的是,即使你在月初取消了,月末照旧收费!

      第二类是动听铃声,捆绑收费。一女士在一个网站下载了手机铃声,学通讯专业的她知道其中陷阱很多,在操作时特别小心,不料第二天她还是收到了一些花边新闻短信,一个月下来竟然被扣了70多元的服务费。

      第三类定制容易取消难 。网站上的“订阅短信”键都非常醒目,而“取消订阅”的那个键总是躲在旮旯。在咨询行业工作的刘先生至今已为一曲《二泉映月》铃声付出了300多元。他当时一不小心按错了定制键,当我想要取消时,那个取消键死活找不到。他叹息说:其实即使找到了,可能也要打电话去取消,而这个电话一直会很忙,忙到你没了耐心。即使电话有人接听了,它也是转来转去,反正这里的圈套一个接一个,定制容易取消难。

        第四类是节目互动价格不菲。这类情况多出现在电视台、电台的体育或娱乐类节目中,主持人总不忘提醒用户发送手机短信“参与互动”,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参与互动”是要收费的。篮球迷张先生看NBA联赛时,按电视上的提醒,拨弄了一下手机,就开始交纳包月的信息费。我要的只是当时的战况,可到现在还有短信发来,包月费现在还在交。他想起来就窝火。

      第五类是报价含糊,收费没商量。这个陷阱起初对每条短信的价格含含混混,之后就“宰你没商量”。退休在家的大学教授李先生最近就浑然不觉地掉进了这个陷阱,他觉得自己订阅0.1元/条的新闻,一天收到两三条新闻短信,一个月绝对花不了50多元钱,而交费时,却冒出几百元。唯一的可能是高出0.1元/条。

      3.通信质量

      通信质量问题主要存在于网间互联与移动电话通话中。由于电信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通信网间“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问题近年来不断加剧,由此产生的用户投诉以及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通信行业的社会形象。虽然通信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不遗余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目前互联互通问题仍然是影响网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社会舆论和用户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一些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条款中,为经营者免除了因网络故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通信中断所应负的通信中断所应负的法定责任,剥夺了消费者的索赔权。

      4.电话卡

      电话卡存在的格式问题,具体涉及各种充值卡、IP电话卡有效期到期后卡内余额不足,过期作废问题。消费者付费后获得卡号与密码的使用权后,此时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经营者在卡上设置“有效期”无可厚非,但“有效期”的标注必须明显、醒目,足以对消费者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并且“有效期”终止实际上只是电信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不能将消费者所付费用一并予以强制没收。

    暴利的根源

      电信部门的所作所为,虽然激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强烈愤慨,但迄今为止,电信部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还在继续。如固定电话的装机材料费、月租费,移动电话的双向收费。为什么,就因为电信的高度垄断。

      二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初,通信与交通、能源、原材料供给的不足,构成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电信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极低,连电话都没有进入日常消费领域;一方面是电信服务的垄断经营,另一方面从经济模式和国家贫穷落后的状况上讲,也谈不上开放电信市场的问题。

      十多年来,国家向电信业投入巨额建设资金,且给予建设和经营上的特殊优惠政策,加之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应用,终于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人们的通信阻塞局面,电话普及率呈指数曲线提高,商品经济意义上的电信市场也就逐渐培植起来。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通信的结合,电信的内容含义拓宽了,技术实现形式丰富了,电信市场的商业竞争也依托技术发展而蓬勃开展起来。中国联通公司经国家批准经营无线通信业务,并即将在一些城市开展有线电话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依据宽带多媒体技术和新一代数字式(电话)终端,将在有线电视(CATV)网络上实现电话通信等电信业务;各计算机网络公司同样依托宽带多媒体信道传输声音、图像和其他数据信号,通过技术的发展经营电信业务。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电信市场的成长发育,而这种成长发育为促进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和消费者权益的实现已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与国际惯例、消费者权益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当前我国电信市场发展还很不健全,许多错误观念和消极因素在阻碍电信市场的正常发展,主要表现为传统电信部门对电信市场的垄断。电信市场的垄断问题,已成为我们培育健康的市场机制、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明显障碍,迫切需要从公众意识和宏观决策两个层面上加以认识和解决。

    垄断的弊端

      1.有背国际电信业发展潮流

      电信市场的垄断就是用旧的政治理念来维护部门企业的垄断经营和获取暴利的地位,阻碍电信市场的开放。这是不符合国际电信业发展潮流的,是阻碍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阻碍我国电信市场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直至今日,国家电信主管部门依然把过时的战时无线电管制制度,直接延伸到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电信市场管理上来,用国家安全这个压倒一切的口号来压制电信市场的多元竞争。众所周知,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设在邮电部门,它的长期职责是控制我国境内无线电台的活动,在以无线电台为主要通信手段的年代,它起着重要的反对敌对势力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电信市场发生激烈竞争的今天,某些宣传或暗示已将带有国防性质的无线电管制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频率资源控制混为一谈,似乎电信部门为了国家安全,天然拥有把频率资源管制起来的权力,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其一,信息传递的技术背景改变了,正像普通消费者已越来越少地通过电报形式传递信息一样,无线电台的其他用途也早已不具备旧有的重要地位。在计算机破译和全球多手段动态监控的时代,由于所谓核心密码(实际上不是一组或多组密码,而是某种特定编码方式)被破译者高速模拟,也由于密码与行动之间因果关系的透明化,因此,在当今世界,实际上已不存在依据"安全要素"编制的持久的电台密码,对电台的无线电管制的战时意义自然也有所改变。其二,无线电管制与频率资源控制是两个不同概念。频率首先是作为公共资源,象空气、阳光和水一样,为全民所共享。经过二次加工的矿泉水或氧气可以收费,但一般地晒太阳总不应当收费,频率资源也是这个道理。当然,正像水在紧缺时可成为商品一样,频率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商品的属性。而当频率作为商品时,就更不允许垄断经营,更需要依据市场法则行事。国家为航空安全等原因可以划出特定的专用频段,但电信经营者以国家安全等为由而控制频率资源,实行垄断经营,是不正当的。

      由于某种政治理念的潜移默化作用,传统电信经营部门似乎总有着维系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的正宗法统地位,理所当然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要当领队和教练员,顽强地维持着垄断电信市场的官商地位。这种情况首先是与国际惯例大相径庭,从一个方面阻碍了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电信业的国际惯例是,第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发出主体向其公民(自然人和法人)收取频率占用费,更何况电信企业了。虽然频率资源浪费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但从技术发展和频率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不应存在频率短缺问题,而且事实上,现在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没有理由借口频率资源有限,而收取频率占用费。第二,发达国家不存在政府直接经营通信市场的现象,法律上也不允许一、两家大公司垄断经营,如出现垄断的兆头,就要将涉嫌垄断的大公司分割;电信公司之间以及电信公司与电脑网络公司之间的兼并或切分,都要按市场规则进行。第三,国际电信业进一步扩大市场、统一商业行为规范确。世界贸易组织(WTO)曾在日内瓦达成了一项有66国参加、代表着全球90%(约6000亿美元)电信市场的协议,确定了一些基本规约,以确保新兴电信公司能与已有的大型电信公司直接竞争,并大大降低用户成本。在该协议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内国际话费将从现在的每分钟一美元降至20美分,也就是1.7元人民币,同时全球电信市场规模将增长一至二倍。显然,我国现在仍严重存在的不正常地垄断电信市场和消极保护自身市场的状况,是与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相抵触的,结果只能是使我国的电信市场竞争力不断削弱。

      2.不适应当今国情

      十多年前,电信业作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打电话、装电话难。换言之,从电信业主的角度说,所谓解决通信"瓶颈"问题,也只是狭义地电话扩容问题,在技术上定位于一般的音频信号模拟,在性质上属于量的范畴,可以用简单地扩大建设规模的方法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电信业的垄断尽管在法理上是不应当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可以做到的。但在后来,不仅是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多媒体通信也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而且比较先进的光缆传输亦逐步得到普及。特别是与这种技术背景相呼应,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已使全社会对通信的要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通信的量、质、速率和多元实现上都逐步跨入先进国家的行列。现在广义的通信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音频信号传输,而是越来越侧重于多媒体信号在宽频带上的高速传输,并且和国民经济信息化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电信业所要应付的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瓶颈问题,而是要满足成百倍增长了的高品位的用户需求。在这种发展了的国情背景下,亦即在中国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后,电信业若是仍由一、两家企业来包打天下,其结果就只能是制造出更多的失望、抱怨和投诉,严重阻碍中国电信现代化的进程,限制了国民经济新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可以打个比方:电话瓶颈问题就像改革开放前后的餐饮业那样,一方面人们没有钱下馆子,另一方面想下馆子的人仍吃饭难;而今天的中国人对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馆都迸发了大量的需求,这当然不是过去那种量少、质次、服务水平差的国有餐馆所能包打天下的。此外,传统电信部门的人员素质低下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包打天下。他们长期享受因政策原因而获得的高于社会工薪阶层的福利待遇,并因垄断原因而自高自大,缺乏进取心、竞争能力和服务意识;在硬件上主要靠进口,在软件上也只是勉强达到维持网络运行的水平,谈不上什么网上开发之类;这样的队伍若不是依靠垄断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另一方面,电信市场的垄断局面,也与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国情格格不入。在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的时期,全社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商品短缺、服务质量差的问题,而电话使用往往又同特权性、奢侈性消费联系在一起,因此那时电信业垄断的社会危害性暂时被掩盖起来了。但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竞争机制确立、包括外资、民营资本等多种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建设经营的充满活力的形势下,电信部门就因无理垄断市场而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土围子。现在有三方面积极因素存在着:一方面是社会对电信大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方面按照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应欢迎各类投资者共同发展电信业,三方面是各种资本积极要求投入电信市场,但这些积极性都受挫于电信部门的以自己的利益所冒用的国家意志和国家体制。这种明明违背体制改革的国情,却又以"国家体制"名义垄断市场的情况,带来的就是高价格、低效率和低劣的服务质量。

      传统电信部门不仅用冷战思维来影响开放电信市场的国家意志,而且还用防止重复建设的理由来论证自己垄断电信市场的正当性,这也是不符合我国不断发展的国情的,其实质就是要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如前所述,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已从一般的拉电话线和增加交换机门数发展到卫星通信设施、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的建设,光缆和高性能交换机成为承载多媒体信息高速传递的主要物理基础。在这种技术背景下,大家都在一个新的技术起点上去努力满足高度发展了的用户需求,而且其他业主完全可以因为自已的资金实力,商业和技术素质而比传统电信业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因此根本不存在对旧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问题。相反,从新的电信基础设施使以往的基础设施迅速落伍的角度看问题,倒是存在着传统电信部门目光短浅、投资失误、浪费资金的问题。

      3.不符合电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迈向21世纪的电信事业,由于宽带、多媒体和数字传输技术的应用,客观上使得电信业主多元化、模糊化了,例如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CATV)都具备电话、传真、E-Mail等传统通信功能,而且因只需缴纳本地通话费而使用户成本更低;国际互联网络已成为全球通信的方便、快捷、经济的方式。目前,欧洲电信研究所已在制定互联网络电话标准,以便使利用互联网络打电话 更加方便和普及。发达国家电话公司与计算机网络公司因业务交叉而相互联合、兼并已司空见惯。今年5月美国最大的地方电话公司通用电话与电子公司(GTE)就并购了作为美国最大互联网络服务公司之一的BBN公司,以期与美国最大的长途电话公司AT&T展开有力的竞争。在发达国家,由于有线电视线已通入千家万户,形成电视与通信合一的用户网络已水到渠成并迅速发展,作为关键设备的数字式电视已向第二代发展。去年12月26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了有关数字式电视的播放办法,推动第二代数字式电视(HDTV)在今年问世。今年4月,该委员会又向美国的电视台发出通知,要求在九年内实现全国电视的数字化。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索尼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双双宣布将自行生产的网络电视设备降价25%,并且促成网络公司降低用户月租费。世界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微软公司也宣布,收购专门经销电视与互联网络转换设备的美国网络电视网公司,并向全美第四大有线电视公司康卡斯特公司投资10亿美元,用来巩固自己在有线电视业的地位,加速电脑业与电视业的一体化发展。

      在我国,有线电视网的综合开发也已蓬勃开展起来。例如深圳市有线电视网(HFC国家级宽带综合信息网)已试验运行了包括国际互联网、影视点播、会议电视、股票交易、电视购物、电缆电话在内的多功能信息业务,使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图像、数据和话音三线合一传输在当地成为现实。由此可见,由于技术本身的发展,电信业主、电脑网络商和有线电视业主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了,在我国出现的电脑业和有线电视业发展自己的基础建设和网上经营服务的要求,是十分自然、非常合理的,是技术、市场发育、社会体制诸方面共同进步的必然结果。而传统电信业主仍以各种方式垄断电信市场,则是完全违背电信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传统电信部门垄断市场的又一个理由,就是以美国为例,强调网络的多元化发展会因接口、标准、通信协议、软件版本等因素而难以统一,造成通信资源的浪费。这个理由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美国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国家,其信息网络发展有着突出的历时性问题,技术设备跨越20世纪60至90年代,软件的技术跨度就更大,这是它的数千个网络难以统一标准的根本原因。我国的情况则不同,可以说信息技术平台是共时性发展的,基本上都在同一个技术标准框架内运行,软硬件的技术等级是相近的,比如说传统电信业、电脑业和有线电视业都在采用宽带多媒体技术,因而不存在多个网络在技术上无法协调的根本性困难。

      4.阻碍市场化进程

      传统电信部门既担当政府职能的角色又从事市场经营,通过出台各种有利于自己经营活动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来保持对电信市场的垄断,继续在市场上获取暴利,于国于民都十分有害。在肥了部门、肥了一部人的同时,最直接、最现实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例如,由于唯我独尊、吃拿卡要的习惯,电信部门强行收取手机用户的入网费,而且仍保留着那种以一道命令统一提价或降价的官场作风,就是一种蛮不讲理的官商行为。因为既然国家公网是由纳税人的钱建设的公共设施,就应由纳税人充分享用,而不应象普通公司行为那样再从消费者那里回收投资。而电信部门的解释,即入网费是代国家收取的,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长期以来,强制收取高额手机入网费和有线电话初装费,这笔钱都流入了电信部门,只是由于电信部门收入过高已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等原因,国家计委和财政部才对这项资金实行某种控制。强制收取高额入网费、初装费的行为,反映了电信部门既没有公民、纳税人、消费者有权公平地、充分地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及其派生福利的意识,也没有消费者有权要求反垄断地享受合理通信消费的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信部门长期以来对消费者的态度近乎野蛮。

    另一个例子是对手机用户实行双向收费,即打进、打出都要收费。这些强加给消费者的电话却要消费者为之付费,这不是侵犯消费者的权利又是什么呢?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消费者已经从电信垄断经营的部分打破中享受到应当享受的好处。消费者已有了一点选择余地,他们的倾向性、抱怨和要求享受更公平通信服务的呼声,则不仅反映了对电信业进一步市场化的要求,而且反映了对实现法制消费的要求。这种公共观念的养成,对帮助形成电信业发展的正确政策大有裨益。从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应当在电信领域推动包括私人资本在内的多元竞争,允许成立更多的现代电信公司,下决心、动真格地彻底解决电信部门假政企分开、真政企不分的顽症。可以像许多国家通行的那样,将传统的邮政实物传递部分划归交通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部门,而将电信业务以及邮政部门开展的电子邮政等业务全部推向市场,由各类电信公司按市场规律经营。虽然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和运行从直观上看是开启了电信市场竞争的闸门,但它实际上并不代表中国电信业改革的方向,相反却是对这种改革进一步发展的潜在威胁。这是因为:第一,中国联通自称为中国第二电信,即官方的国家公共电信网,便仍是电信垄断的一个变种;由两家垄断越来越庞大的中国电信市场,本身仍是很不正常的事情。第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竞争,只是争夺超额利润,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中国联通因获得非市场竞争所得的超额利润而日益倾向于和中国电信联手共同垄断电信市场、牺牲消费者的利益。第三,中国联通说到底是一种旧体制下的条块,部门利益相互磨擦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怪胎。

    行业前景

      中国电信业仍然处在快速增长的上升轨道上,在这样有利的大背景下,随着国民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电信法律法规的不断改善,电信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以及新技术(NGN和3G等)应用的日渐成熟,电信行业继续创造辉煌就不会是空中楼阁的梦想,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做大市场,中国电信业在当前全球低迷的情况下完全有实力继续创造奇迹。预计2004年以后的未来几年内,电信行业将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长速度的良好发展势头,从宏观上来看,电信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电信用户规模继续快速扩大

      目前,中国电信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蓬勃兴起,而且各项工作都在走向深入。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三大工程正在积极务实地推进;金卡、金关、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也在加紧实施。“十五”期间,信息化改造的传统产业达到5000亿。我国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虽高于非洲和亚洲平均指标,但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指标的1/6至1/2。与发达国家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不同,我国2003年的首次超越是在普及率均不超过21%的较低基础上实现的。同时,还可看到,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低于亚洲平均指标,并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指标的1/10 至1/5; 我国每百人PC拥有量为亚洲平均指标的一半,并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指标的1/30至1/10。

      中国电信用户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几年,而业界已经指出中国电信业已经出现相对低速发展的某些征兆,那么2004年以后我国电信业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用户增长速度呢?具体来说:首先,中国的整体国民经济仍然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必将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这也就是从根本上在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现在我国的人均GDP只有800美元,相比中等发达国家的3000美元水平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其中自然也就孕育着庞大的电信潜在需求。2020年,国家将实现小康水平的生活目标,2050年,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用于电信的支出将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换言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信市场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而城市化、收入分配和电信资费将成为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电信业发展水平相对不平衡,东西部差距依然很大,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60%以上的收益和设备生产都来自东部;西部地区在今后3~5年内会有一个发展高潮,主要是在通信建设方面,并且会有较大的政策导向和政策优惠做支持。中西部地区差距将逐渐缩小。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紧张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信息通信建设也必将带来更多的用户增长。

      电话。根据信息产业部近日公布数据,到2003年底,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达到5.3亿户。预计到2005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将达到3亿左右,2001年至2005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5%,其中城市地区为10%左右,农村地区增长接近23%。住宅电话是最大的用户群体,农村电话用户将逐渐成为本地电话市场的主角;2005年后,本地电话业务,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本地电话业务的发展会趋缓,城市电话用户百人拥有率已超过30%,大城市超过40%;今后本地电话业务将在两方面发展,一是增值业务,发展信息服务、一揽子配套服务、多种业务合成等;另外就是向农村提供多方位服务。其次,电信运营商为了自身持续发展,也将继续以各种营销措施刺激市场需求,普及终端产品,加大市场扩容力度,毕竟电话用户是运营商未来增值业务的基础,而现在正是争夺用户最激烈的时候,相信运营商的积极引导也是电话用户持续猛增的重要动力。所以,今后几年,中国电话用户继续高速增长还是可能的,而这也将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得以真正实现的最强有力的基础。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主要以继续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为主,年增4500~5000万户,同时移动数据业务(如GPRS、WAP等)会有一定程度发展,但速度不会过快。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达到3.5亿户左右,平均年增30%,未来移动电话业务需求将逐渐向简单消息、数据交换、中高速多媒体、高速交换多媒体等业务转移。

      网络。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大量增加,数据通信业务会快速发展,因特网用户每年增加1000万户,但资费如无较大幅度下调,网站用户、线路租用用户将难以维持增长趋势;同时网站如无实业做后台支持,将会是昙花一现,ICP、ISP维持不了多久。随着下一步网络(NGN)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建设的启动,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但电信行业呈现从规模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趋势。

      IP电话。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IP电话业务的运营,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长途电话业务的发展。从1998年开放IP电话试验业务以来,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业务每年少收益20亿元以上。IP电话业务开放大势所趋,对长途业务造成较大冲击。从2001年上半年开始,IP电话在国内外开始会有一个较大的快速发展期。在IP电话市场份额中,电信65%,联通20%,吉通10%,网通5%。在长途通信业务中,IP电话业务所占比重日益提高,目前约15%。

        多媒体。2001~2005年间,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平均年增49%。从窄带业务向宽带业务转移,从分类转播式业务向高速互动业务发展,多媒体用户将超过7000万户。未来中国通讯业将继续以平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05年末市场总规模介于6500亿至7200亿元之间。

      2。电信监管重点仍将是恶性价格战和互联互通

      一年来,在世界电信业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中国电信业之所以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适度调控的产业政策。在保持稳健发展的原则下,明年信息产业部的总的监管方针不会改变。同时,对于部分政策也将适时地进行调整,而适应WTO的法律框架将会有所进展,《电信法》的实施将纳入日程。另外,普遍服务机制有可能出台,已经讨论很久的普遍服务基金也很可能将落到实处;全业务牌照按照现在情况来看也将发放,全业务竞争即将展开;非对称管制政策将会有所松动,从而为真正实现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创造环境。总之,中国的电信监管将会继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之路。

      当然,2003年下半年来倍受关注的恶性价格战和互联互通仍将是电信监管的重点。互联互通问题和恶性价格战引起了中国电信业业界各方的深刻反思,对于这种伤害电信业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中国电信业必须摒弃,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国家几年来大力推行的电信重组、引入竞争的努力就将难以取得效果。而恶性价格战更是电信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了有效规避这两个问题对电信业造成内伤,必然要求电信监管要将之视为重中之重加以调控。首先,就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价格体系,价格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困扰中国电信业的重要问题,而价格体系一旦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很多恶性价格战的降价空间。今年以来,主管部门已经相继出台了《电信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和多项电信业务资费的市场调节价规定。明年,在电信价格体系的构建上将会继续推进,现在业界一直在探讨的价格上限制度有可能走向成熟。需要指出的是,互联互通的资费尤其要合理,使像中国电信这样的运营商可以降低成本,实现市场的公平有效竞争。其次,互联互通要在完善法律框架下才能真正实现,这就要求主管部门要加强立法工作,将互联互通进一步规范在公平合理的法律监控之下。

      3.电信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竞争的焦点仍然是争夺用户,业务创新将继续走向深入。2002年,中国电信业在经历了一次最为深刻的产业重组后,一个基本的产业竞争格局已然形成,由此带来了电信运营商最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务创新。中国电信围绕宽带业务相继推出的“互联星空”和“宽带极速之旅”;移动通信市场两巨头在GPRS和CDMA方面的高歌猛进,移动高端用户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用户的争夺是目前电信业竞争的最大主题,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向纵深发展。

      具体来看,今后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主要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是电话用户的争夺。目前我国的电信市场仍然是语音主导的市场,这就意味着只要运营商抓住了用户就可以带来效益,因而,对电话用户的争夺将会继续激烈地进行。其二,电信网从语音传输向数据传输转换也是电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虽然目前数据业务为运营商带来的利润贡献还很小,但却是有效扩大运营商品牌号召力的利器,为其扩大市场份额和争夺未来增值业务用户打下基础;明年,数据业务市场的竞争也将继续推进,主要是移动和联通的GPRS和CDMA,以及“移动梦网”与“联通在线”的激烈竞争;彩信业务的推出,已经相当火爆了,联通CDMA的积极营销已经使中国移动的高端开始吃紧,这种情况将在明年继续演绎;宽带市场也将稳步推进,据联合国贸易及开发会议公布的一项估计报告,中国目前有网民5660万人,网民人数列全球第二,这是目前中国宽带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结果,也必将是中国宽带产业继续前进的最大动力,而在宽带领域,中国的固网运营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中国电信一年来创新不断的重要原因。

      随着电信企业向做大、做强的目标发展,以及相应电信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大电信运营企业将会进行新一轮的重组,市场格局重新整合,新兴电信公司将大量出现。新兴电信公司的特点是:在短期内迅速崛起,大量采用全新的技术,着重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建立新型管理体制,明确的与有选择性的产品策略,竞争合作而不是单纯竞争,全球化迅速扩张。技术革命、新型资本市场、电信业开放的大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电信业提供更大带宽、更多与更好服务以及更多选择的要求,无疑都为新电信公司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新兴电信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上升,在固定电话、移动通信、数据通信领域将出现新一轮的有效竞争和市场整合。

      4.运营商资本运作力度将会加强

      前两年,中国电信业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实现了中国电信成功在海外上市,四大运营商已经有三家在海外上市。同时,中国联通已经在国内A股市场顺利登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家移动运营商回购母公司的计划也已经接近完成。而资本市场带给运营商的最大变化就是经营管理的压力和企业投资的谨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联通都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了融资计划,电信今后的重要任务可能是管理的重塑。届时,中国电信市场的投资将会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会太大。资本市场将会进一步考验运营商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理性投资能力。而且,资本市场也将最为强烈地促进企业的体制改革,为电信运营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加动力,而市场投资则将主要依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谨慎安排。例如3G,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3G启动在即,在先期发放牌照后,各大运营商的竞争还不会彻底展开,主要还是要先培育市场,创造需求。估计到2005年后,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才有可能推出。

        5.中国电信运营商海外拓展的步伐将在稳健的原则下推进

      中国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电信市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且也意味着中国应抓住外国电信市场尤其是美国电信市场提供的巨大机遇。今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相继获得美国国际业务牌照,中国电信的美国公司也已经正式开业,中国电信成为电信领域第一家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也是它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次路演”,而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国内电信运营商国际业务拓展步伐正在加快,这也是WTO环境下国内外市场融合趋势的必然。

      当然,中国电信业现在向国外的拓展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业务层面和企业形象层面。例如,中国电信提供的“一站式”服务,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出现实质性的突破。但是,WTO环境下国内外市场融合毕竟是大势所趋,中国电信业在国外市场寻找利润增长点也是各运营商的内在需要。

    进入门槛

      电信行业是自然垄断性行业,因为电信行业首先是网络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而且电信业在本地网接入方面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易形成瓶颈独占现象。自然垄断的特性意味着由一家或者少数几家电信企业提供服务的总成本在理论上是最低的,或者在资源配置上是最优的。但是独家垄断也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垄断企业内部效率低、服务质次价高、服务不及时等。由于电信业对国计民生影响较大,当独家垄断所造成的社会损失超过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时,监管部门就必然开始寻求形成电信有效竞争的局面。实现电信有效竞争,在本质上是要实现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建立合理的电信市场结构,确立合理的市场竞争者准入要求及准入数量。

      行业的自然垄断性并不能够阻止市场进入的发生。由于电信技术和业务的发展,电信业部分业务领域的进入壁垒并不明显,无需建立一个全域性的网络,不需要巨大的初期投入成本,或者在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的情况下,也可以克服初次投入需要的巨大的固定成本,这也是电信竞争首先在长途和移动领域取得突破的原因。

      从政策上来看,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运营业已没有任何障碍,但现有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这是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虽然已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并没有对民营资本做出限制,有关部门领导也曾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民营可以参与电信运营业,但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仍然进展不大。那么,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壁垒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电信业尤其是基础电信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特点。在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对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资质审查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其中资本金额度是经营电信业务最基本的条件。而民营资本的最大特征是其分散性,所以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收购都很难真正符合资金要求。

      其次,通信具有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这个特点要求民营电信企业必须跟踪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来实现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否则将面临淘汰的危险,这个要求一般的民营企业很难达到。

      再次,由于几家大的电信运营企业都未在国内上市,导致民营资本通过国内二级资本市场进入电信业的投资渠道不畅。

      总之,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运营业存在的最大壁垒就是实力。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实力。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运营业是大势所趋。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先行进入,分散的小额的民营资本可以在条件允许时通过二级资本市场进入。其它尚不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则需要培养实力,选择适当时机进入电信运营业。

      虽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障碍,但民营资本仍然可以进入电信运营业。民营资本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进入电信运营业。间接进入,也就是间接收购,主要指通过二级证券市场进行的收购行为。这种方式的进入主要是资本形式的参与,并不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层面。目前国内民营资本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进入电信市场,尤其是增值电信领域众多。直接进入,根据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收购,通过公司间协商完成,民营资本处于绝对或者相对控股地位,直接参与电信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二是申请并获得电信运营牌照,民营电信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存在。这种方式一般多见于增值和数据业务。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需要实力雄厚的资金,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大量的优秀人才作为支持。因此,虽然国内的电信法律并未对民营资本经营电信业务做任何限制,但是基础电信业务领域仍然没有一家民营电信企业。

      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虽然具有很大的困难,其在实力上的劣势可见一斑,但是民营电信企业具备许多国有电信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民营企业产权明晰、责权分明,运行机制灵活,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而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决定了电信业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一项好的技术,一个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也许过几个月就会过时。民营企业具有灵活的市场机制,决策快速,效率高,不仅符合市场的要求,而且符合电信这个快速成长型行业的要求。另一方面,电信行业国有股独大,需要民营资本进入,以带来机制上的活力。国有股独大存在许多弊端,如权利和责任的落实,运行机制欠灵活,效率低下,因此电信业需要引入民营资本以弥补这些弊端,为电信行业增添活力。随着我国加入WTO,电信业已经对外资开放,国有股独大的局面不久就会打破,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民营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将为电信市场带来更多的活力。

      在国内电信市场,电信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基础电信领域的市场格局也已经形成,因此民营企业应以参股基础电信领域和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为主。而在开拓国外电信市场方面,其优势将体现得更加充分一些。一方面机制灵活,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出境经营相对容易一些,因此,民营电信企业应将发展空间拓展至全球。目前电信全球化为我国电信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许多市场机会,民营电信企业可以发挥其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优势,力争在国际电信市场有所作为,逐步壮大实力,之后再进军国内市场,从而成为经营国内、国际电信业务的大型综合电信企业。

    行业风险

      在电信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技术手段、资金运营状况、用户消费心理、通信价格、非法入网、恶意诈取话费等等,都会产生电信经营风险问题。电信市场化后,电信经营风险有了明显增加。正视电信经营的风险问题,慎重考虑介入电信行业经营活动是希望投资电信行业的人必须注意的。

 1.政策风险

      所有风险之中,电信政策风险是首当其冲的。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电信企业所造成的影响较大,这种风险也较大。另外,电信收益依据的是国内外市场状况及市场变化趋势,通信市场供求及其他一些经济因素完全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特别是市场机制作用越突出、竞争越激烈时,市场风险就越大。

      2.资金运营

      电信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兼技术密集型行业,规模经济要求高,覆盖面广。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投资效益是需长期显现的。因此,投资电信行业资金占用时间长,如希望在短期内快速收回成本的投资者,不适于介入电信这种占用资金量大、收回资金周期长的行业,它无异于给新的进入者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

      另外,在电信经营活动中企业的扩张不能盲目。目前,国内有些电信企业的负债率相当高,超过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警戒线。有资料显示,去年我国电信全行业的负债总额已达4000多亿元人民币,负债率达40%,有的省市高达60%以上,个别县市甚至达70%到80%。因此,电信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该谨慎,要有战略眼光,要讲究投资的效益。当前,许多国家信息通信业出现滑坡,就是因为对一些尚未看准、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新业务过度投资、泡沫破灭造成的,投资者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光纤的寿命是有限的,埋在地下不使用,物理性能衰退比天天使用还要快,重复建设的结果必将造成资源浪费、银行坏账。

      如果这期间再出现其他问题,甚至企业有破产的可能。

      3.技术风险

      电信技术风险也是相当有影响力的,以高科技为代表的通信行业,行业技术发展相当快,某种通信技术往往在投资决策阶段还是先进的,等到投资建设期结束时却相对落后了。还有一种状况是,一项新技术成果如果尚未经过批量生产,特别是如果没有经受市场化运作的检验,其成熟性、可靠性就很难完全肯定。在通信网络建设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风险比较大。一旦网络建成实现规模经营,继而又存在技术淘汰危机,大规模的技术设备会面临新一轮的更新,后继风险可想而知。

      4.市场风险

      当前,中国电信业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电信市场竞争也到了无以复加的激烈程度。电信市场上的各种竞争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连不断。恶性价格战正在成为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尽管国家明文规定基础电信业务必须执行政府定价,但目前各种包月套餐、打折卡、无限扩展的专用局域网(VPN)、手机高额补贴等却仍频频在移动运营商的促销活动中出现。电信市场的价格战已是公开的秘密。过去,运营商是通过迂回的战术实现变相单向收费,说明他们对国家资费政策多少还有点忌惮;而今,运营商就显得越来越明目张胆了。据报道,南京移动近日对60万集团用户公开实行网内单向收费,南京联通也不示弱,推出了G网单向收费政策。同时,广州也传联通试验单向收费,其推行的单向收费方案是:月租费120元,在广州市内含郊县 所有打入电话不收费;131网内主叫0.08元/分钟。据称,该方案在广州已施行一年有余。此外,深圳联通也开通了一项133套餐服务并承诺:用户每月交 600元便可以任打长途、市话……

      移动市场的恶性价格战不仅使移动运营商的利润下滑,而且也使固网业务受到大量分流。 同时,固网竞争也越发激烈。如中国网通已在南京获得小灵通经营权,而拥有本地网络的南京电信反而只能端着自己的饭碗,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从中刨食,而自己却不能动筷子。当前电信竞争之激烈由此也可见一斑。

      现在全球经济环境相当恶劣,大型单业务公司的生存风险越来越大,环球电讯的破产,就是因为其业务比较单一,无法抵御风险所致。因此,融合和兼并成了当前世界电信业的主流,几家小企业整合成了大企业,单业务的企业变为全业务的企业。然而,现在国内几家电信企业中,除了联通以外,其余的都不是全业务运营商。由于没有获许可经营已逐渐成为未来通信主流的移动业务,中国电信去年的增长创历史最低,发展已陷入困境。因此,许多专家都在呼吁,全业务已是时代的潮流,电信企业应经营全业务,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5.法律与安全

      通信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通信生产过程的最大特点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所以通信生产必须统一组织、互相配合、分层管理,并且通信生产的价值表现为电信用户对通信的需求程度,这种需求是带有社会性的,通信服务的效益只有从完备可靠的电信网络经营中获取。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通信生产的产品量与用户需求完全一致,不能提前生产,不能超量生产,不存在库存、积压和浪费。电信生产过程和用户使用过程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具有一致性。国内的电信经营商需要大量的电信用户主动享受提供的通信服务,并且特别需要高信用度、高消费的电信用户。而在通信过程中,电信用户在很多情况下是先进行电信消费后支付通信费用的。2001年我国因盗用通信设施和用户恶意欠费的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户均60元以上,损失的比例占到当年营业额的近7%。其中,恶意欠费占欠费用户的30%-40%,其拖欠费用则占了85%以上。买卖方市场的转换,使电信用户有了较多的选择机会,欠费危机越来越多,并且欠费欺诈手段越来越高明,欺诈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电信运营商蒙受着巨大损失。因此,电信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否则,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同样是电信经营的风险所在。

        6.具体业务风险示例

      宽带业务经营 国内宽带的市场化运作至少需要2-3年,宽带得到较普遍接入需要5-10年。如果按成本较低的以太网技术计算,平均每户投入约2000元,建成数量为1万的用户群,就需要2000多万元。而目前,宽带接入都是以10万户数量级计算自己的用户,需要投入的资金将达到数亿元。宽带业务运营商必须大力进行城域网和小区网接入,否则,它投资的骨干网得不到任何利润。另外,由于宽带市场还不成熟和竞争过于激烈使得宽带市场前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往往用户越多,亏损越多。当前,宽带技术迅猛发展,骨干网运营商还没来得及收回投资,这些基础设备却正面临着被新技术淘汰的危险。事实上,宽带网接入技术还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技术方案。总的来讲,宽带目前没有最佳的赢利模式,宽带技术发展太快,领先于市场技术太多,网络规划过于超前,骨干网使用率太低,接入网建设亟待规范,这些都是宽带业务在我国的经营风险问题。

      小灵通业务经营 根据目前的无线市话系统价格水平,大城市的覆盖(十几万至几十万用户容量)需几亿元的投资,覆盖一个中等城市(几万用户容量)需几千万的投资。从政策来讲,小灵通业务在起初国家并不支持;从技术上讲也是在日本被淘汰的技术,但是它最终赢得了市场,赢得了电信用户。很多国内电信用户认为它价格便宜、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市场需求使小灵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其发展前景还是令人担忧,存在很多未知的政策风险。

      3G业务经营 对于3G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移动数据市场尚在启动阶段,移动电话仍处在高速增长时期,并且还是以语音应用为主,中国的移动消费者将会倾向低成本的2G和2.5G手机。对当前用于实现3G的技术而言,3G业务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网络,这将耗费巨大的财力和较长的时间。全球最大的10家移动运营商已有8家公司将WCDMA作为首选,TD-SCDMA标准和WCDMA标准的差异使得今后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虽然我国在政策上对TD-SCDMA会有一定的倾斜,但从国内通信市场越来越市场化的形势来看,能否实现TD-SCDMA标准的产业化还是一个未知数。3G手机终端的脱节使3G商用不断推迟。另外,如果国际上普遍采取WCDMA或CDMA2000标准,唯有我国采取TD-SCDMA标准,这种技术可行性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手机行业

      手机是一个新兴产业。2003年,手机用户达到2.6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手机消费市场。进入2000年后,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手机从“大砖头”进化到了袖珍型,真正进入了百姓的生活,而手机也从导入期快速进入成长期,中国的手机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据保守的估计,中国最少消化了1亿部手机。与此相对应的是,手机也进入了高额利润阶段。而在手机快速涌入市场的同时,其售后服务严重不足,引起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手机便进入了中国的暴利行业之列。某一型号手机,在国外的价格为55美元,而在国内市场上的零售价则高达1700元,约合210美元以上,3倍以上的价差。 手机生产企业员工的收入远远高于一般行业,甚至要超过以前排名第一位的电信设备制造业和电信服务商。

      如同2000年网络业热潮时,北京市大小街道的路牌广告纷纷被网络公司抢走一样,如今的北京街头,手机广告成了一条亮丽的时尚风景线。各路手机生产商纷纷抢购大腕明星作形象代言人,手机热潮比之网络热潮,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与网络热潮不同的是,当时的网络公司更善于讲将来的故事,烧的是股东的钱,而手机广告有着其现实的利益支撑。在即得利益的驱使下,巨额的广告投入就不足为奇了。在选择营销手段时,手机生产商也是最不计成本。2003年末,各知名手机生产商纷纷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手机广告。某国外知名品牌甚至播出了长达一分钟的手机广告,这在中央电视台几乎绝无仅有。当然,这些巨额的广告投入必然会转嫁到最终用户身上。

      与此相辅的便是手机生产商对销售渠道建设的投入力度很大。几乎在一夜之间,巨额的渠道投入为手机生产商铺出了到达终端用户的通路。各手机生产商为争夺用户,纷纷想尽办法打造黄金渠道。某国内知名电信企业涉足手机行业仅仅几个月时间,便在韩国制造商的帮助下拿出了自己的贴牌手机。当然,这款手机几乎没有流入流通渠道进行零售,而是通过电信运营商赠送给终端用户,以集团采购的方式达到了销售目的;联通在力推CDMA未果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预交话费赠手机的优惠活动;在争夺渠道通行证的战争中,手机生产商纷纷打起了移动运营商的主意。尤其一些国内品牌,因为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没有现成的销售渠道,因此在中小城市与当地的移动运营商合作,进行近似区域垄断性质的销售,国内不少知名手机品牌就是靠这种手段迅速强大起来。而如此的渠道建设结果,就是耗费了巨额资金。因为员工、广告、渠道商以及手机生产商多方分配利益,手机行业的暴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手机行业的暴利,使得一批手机生产商得以迅速致富,并强大起来,此时,这些暴发户们固有的根本矛盾也暴露出来。当手机生产商不计成本投放广告、建设渠道时,过度的投入使得他们无瑕顾及售后服务建设。巨大的手机销售量和全国少得可怜的手机维修服务网点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电子产品的标准故障率本应低于3%,但几乎包括国内、国外的所有品牌手机的返修率均高于这个比例。某国际知名品牌的一款手机返修率甚至高达50%;某国内品牌的某款手机因为质量问题返修率奇高,用户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前去维修时,维修人员甚至不问原因即为其更换新手机,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

      售后服务网点的不足带来了压力。有的售后服务中心甚至仅有几名工作人员,每天却要面对几百名用户、多种型号手机的售后服务需求,在考验用户耐心的同时,也考验了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耐心。弱势的消费者虽然得到了手机三包规定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法律依据,但面对手机生产商时,仍然是弱势群体。常见的问题,诸如手机维修时间过长,个别售后服务网点私自收取本不应该收取的维修费用,手机出现质量问题时有关方面互相推诿扯皮,手机质量问题得不到完善的解决等矛盾纷纷暴露,因此引发了消费者借助第三方力量进行投诉、申诉。高额利润之下高速发展的手机行业,与其高返修率以及低劣的售后服务质量,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面对这样的矛盾重重,消费者怎能无怨言? 但手机也有它自己的产品特点。

      1.产品差异性大

      手机产品与彩电和冰箱等家用电器相比差异化较明显,这些差异化导致消费者在消费两类产品时的消费习惯、消费周期等诸多方向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在消费这些产品时的消费心理与消费偏好的差异。家电产品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产品的严重同质化,同质化的结果是各个厂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和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手机产品差异很大,档次分化明显,不像彩电那样同质化严重。比如某厂商推出的A8手机,这款“会跳舞”的A8手机,伴随着16和弦立体声音色闪亮登场,虽然其价格在3980元长期岿然不动,但在市场仍十分畅销。

      2.消费周期短,更新换代快

      手机的消费周期与传统的彩电和其他大的家电产品相比要短的多,这样一个结果是手机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过于饱和的状况。家电是家庭耐用消费品,而手机则是个人消费品,是非耐用的。大家电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而目前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手机的使用周期正在缩短,这种缩短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缩短了手机产品的生命周期。用户将不断发现有自己喜欢的手机造型与功能,喜欢的当然会选择。据统计,目前手机的更新换代期一般在2至3年左右。实际上,彩电等传统的家电产品的使用功能是单一的,而不是多样化的。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联系工具,而是赋予了游戏、商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品。这种复合式的使用是以其技术不断的出现突破与创新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在不断更换手机时是在不断创造市场需求,这种创造市场需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过程。

        3.核心技术被国外品牌占有

      手机产品的核心部件,如芯片等国内目前还没有能力生产,而手机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则不是很明显。彩电的主要部件如玻壳、显像管等在国内都已经能够生产。彩电相对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厂商在劳动力成本上明显占有优势。没有最核心的技术导致了目前手机行业还严重的受制于国外品牌,在中国受制于国外品牌的情况下,国产手机实际上都充当的是国外品牌的代言人而已,这种状况下,实际上就是国外品牌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而已。这种状况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像家电一样的恶性竞争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会出现。

      4.已成为大众消费品

      目前国内的城市市场,手机普遍出现更新换代的局面,然而在一些农村以及一些偏远地区,手机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普及阶段。这跟当年彩电行业在这些市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彩电市场当年出现大规模的恶性竞争是由于农村市场的过度争夺所出现的,这种争夺是彩色电视替代黑白电视、大屏幕彩电替代小屏幕彩电为其市场特点的。而目前,农村市场由于消费观念、价格等诸多因素导致手机普及率相当低。彩电企业展开的恶性竞争是以处理库存、淘汰旧产品为前提的,而手机厂家目前即使在有一定的库存产品的前提下,这些库存和旧品也会转移到农村市场进行销售。目前,国内手机市场还是以洋品牌为主,这与当年国内彩电市场以国产品牌为主是迥异的。洋品牌在一段市场内仍然以城市市场为主,而农村市场则是国内品牌的乐园。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农村市场的贡献。

    行业前景

      手机虽然足足风光了几年,但任何一个行业特别是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行业,与迅速进入成长期相对应的是,很快便会步入衰落期。可以预见的是,手机的竞争在未来几年内将更加激烈。手机产业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特别是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还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手机业的春天将会很快成为过去。当今,手机行业利润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1.大品牌利润显著下降

      据摩托罗拉近日公布的200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本季度的收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如果单纯从手机市场来看,其手机一项的收益甚至下降了20%~30%。在手机行业全球老大的诺基亚的2003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诺基亚(中国)公司的净销售额为70.19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但其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国内手机老大波导2003年的中报显示,波导股份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7.5亿元,同比增长161.13%,净利润却只有1.06亿元。有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波导的毛利率为16.75%,全年毛利率为23.84%,到2003年上半年微降到16.35%。但销售净利率却大幅下降:2002年中期为2.56%,而今年中期却下滑到了1.86%,降幅为27%。TCL移动近期公布的2003年中报显示,TCL上半年共销售约600万部手机,销售额为51亿元,净利润为4.7亿元,但是毛利率也同比降低了23.4%。彩屏手机市场老大康佳移动通信公司,其上半年销售手机300万部,但净利润只有3000万元,每台手机净利润远低于行业内几百元的公认水平。

      在手机企业面临行业利润低下危机的现状下,那么,到底目前手机行业的平均利润是多少?业界知名专家认为,尽管手机价格一降再降,但现在整个手机行业的平均利润仍然还有20%~30%。但其行业的利润分布集中在高中档产品,目前行业的平均利润大概在25%左右。虽然国内手机综合成本目前约为手机销售价的60%~70%,利润总额约占售价的30%~40%,但利润的一半要归流通领域中的各级代理商。手机生产厂家的利润总额实为15%~20%,再减去各种税项,手机厂家的净利润已不足10%,有时净利润更是低至2%!

      如果手机行业的平均利润仍然有20%左右,相比于其他行来,手机业当然是高额利润,因为一般的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就在5%~10%左右。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媒体将我国手机制造业列为十大暴利行业的第七位了。但作为投资者应注意的是,手机行业正在向微利时代进化!手机产业作为一个制造业,其未来已没有暴利。

      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手机产业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73%、138%、61%和51%。2003年,我国生产手机近1.8亿部,销售超过1.7亿部,同比增长48%,预计2004年国内用户需求为8000万部,出口在9000万部,销售与去年持平。手机市场容量产能已达2.5亿部,除去出口之外,还有约8000万部的产能未能发挥。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将进一步加剧手机市场的竞争。

      2.市场格局重新调整

      随着国内品牌手机的崛起,手机生产企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独资、合资企业仍占据国内生产总量的大头,但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77.5%下降为69.9%,而国内品牌手机从22.55%上升到目前的30.1%。从国内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国内品牌的手机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39.4%上升到目前的55.5%。价格竞争更加趋于白热化。手机生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在大规模扩大生产的同时,将价格当作竞争的利器。

      3.销售方式的演变

      移动通信新业务的开发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促进了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形成了新的市场空间。手机销售渠道竞争更加激烈,运营商捆绑销售成为市场新的特点。

      4.CDMA手机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

      中国联通公司2003年新增用户发展计划为1300万户,但由于各种原因上半年新增用户增长缓慢。2004年的发展在2003年的基础上仍然不会有较大的突破,因此CDMA手机生产企业2004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小灵通产品的迅速成长进一步挑战手机产业发展。近年来小灵通在部分省市迅速发展,目前已开始进军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经过最近五年的发展,手机市场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从国家产业政策方面来说,对投资手机行业没有任何限制,但手机生产毕竟是一个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没有电子产业背景的投资者,如果没有任何技术上的优势,冒然进入手机生产行业将会受到许多技术条件的制约,当经过千辛万苦熟悉了技术、生产和销售后,手机很可能已经步入衰落期了。所以,进入手机行业将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上一篇: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密 第五章 眼镜 我的眼里只有钱

下一篇: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密:第七章 医药 不尽红包滚滚来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网站管理 | 留言反馈 | 访问统计 | 友情链接

豫ICP备18005683号-2  |   QQ:1179938088  |  地址:河南新乡  |  电话:15903736909  |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